現在日本的小孩子出生後,無論男女,父母都會幫他們取一個有意義的漢字名並且教小孩子用平假名(ひらがな)拼音寫出自己的名字,像是:靜香(しずか)、奈續子(なおこ)、遙(はるか)...等等。
可是你知道嗎?出生在明治時期(1868~1912)~大正時期(1912~1926)的日本女性,絕大部分都是只有片假名(カタカナ)的名字喔!
◇社會觀念◇
明治、大正時期,日本還是一個男尊女卑的社會,當時日本人的生活普遍都不富裕,尤其是貧苦的家庭,重男輕女的觀念更加嚴重,家長的觀念認為男生才能繼承家庭事業和延續家族命脈香火,女生則被認為長大後遲早會嫁人,嫁出去後就是幫別人家延續香火啦!家裡生了男生,家長就會花點錢請當地的學者或是有學問的人幫自己的孩子取個有意義的“漢字”名字,希望小孩子長大後能成為傑出有用的人,相反地,生了女生就不會這麼做,頂多就是取個能唸的名字,以現代兩性平等的觀念去看,當時女生的片假名名字其實是種性別歧視的現象。
◇教育◇
圖片來源: http://matome.naver.jp |
圖片來源: http://matome.naver.jp |
當時的學校不多外,學費對一般家庭來說也不是人人都負擔的起,雖然支付對一般家庭相當昂貴的學費讓男孩子去上學是一種很奢侈的嚮往,但家長多望子成龍,盡可能會存點錢讓男生去上學唸書,有受教育的孩子就能懂字和寫字。而家長認為不值得花錢讓女孩子去上學,女生不會唸書寫字沒關係,可以叫得出名字、會幫忙做家事就好,所以這也是女生多為片假名名字的原因之一。
◇皇室、貴族、有錢家庭◇
除非是出生在皇室、貴族或是有錢人家的女生,家長才會為女兒取漢字名字。一來表示社會地位的象徵,二來是家境富裕,不管生男生女,家長都能讓子女去上學唸書,女生會看字寫字寫自己的名字,取個漢字名字自然就沒關係囉。簡單來說,這一組就是人生勝利組,有錢有勢真好啊(〒﹏〒)。
另外,現在女生名字常見的“子(こ)”,在明治時代以前,只有出生在皇室成員或是顯赫貴族的女生才能命名,當時在民間是禁止拿來命名的,直到明治時代姓名改革後,“子(こ)”這個字才允許一般老百姓使用。
◇政府單位◇
令人好奇的是,平假名(ひらがな)和片假名(カタカナ)一樣是拼音字母,為什麼不是用平假名來取名字而是用片假名呢?
會使用片假名命名還有一個原因是當時政府單位的公文和文件都是使用漢字和片假名。跟片假名字母相比,當時認為平假名字母比較有曲線、比較柔和,所以平假名字母被認為比較女性化,在這段時間,政府單位只使用漢字和片假名。明治時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小孩子出生後須至戶政單位報戶口,當時受過教育的家長也不多,他們看不懂漢字、寫不出漢字、不會唸漢字,也不會描述漢字是長什麼樣子,戶政人員只好“取音命名”,幫這些孩子用片假名來登記名字。
不過也有例外,日本東北地區在當時反而多以平假名來取名字的喔!
◇結論◇
出身於明治、大正時期的老一輩日本女性,多數的名字都是兩個片假名字母,也許在今天老奶奶們的名字聽起來讓人覺得有趣可愛,不過她們的“片假名名字”可是見證了日本社會演變發展的活歷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